臨沂經濟開發區探索“綠色GDP” 臨沂市云計算中心集約資源、高效發展 |
[字號:大 中 小] 2015-09-25 閱讀次數:9244 |
穿行在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城,林蔭大道兩側企業總部鱗次櫛比,一圈下來竟然沒有發現一根煙囪;抬頭望天還能看到“棉花糖”般的云朵。讓記者納悶的是,這塊僅占臨沂全市面積1.3%的區域,是如何創造了占臨沂市5%的GDP和7%的財政收入呢?
“其實治理污染和發展經濟并不存在矛盾,開發區從建區之初就恪守‘工廠在花園中生產,人才在花園中創新,百姓在花園中生活’的理念。從今年3月份開始,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氣質’穩居臨沂各區縣前三名,其中3月、5月‘氣質’排在首位。”近日,臨沂市環保局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局局長周榮剛告訴記者。 上半年納稅增長14.1%,這是當初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時沒有想到的,治污之余反收經濟增長之效。在農業產業園區里,記者看到了已成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的梅家埠葡萄。看著長勢可喜的果實,承包戶張林告訴記者,他承包了30畝地,現在收入比過去土煉鋁時還高了不少,關鍵是不用再呼吸那些熏得難受的空氣了。
雖然開發區面積不大,卻有長達74千米的慢行綠道。“我們這里西鄰沂河,東傍沭河,南依引沂入沭運河,可以說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過去大大小小7條河在這里匯聚,污水集中處理率低,為此開發區下大力氣推進城市管網改造,污水全面截流,僅去年就投資23億元,完成47項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新增綠化面積200萬平方米,新敷設各類市政管網170公里,‘七通一平’更加完備。”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水利水產水務局陳良局長告訴記者。 青山綠水既是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也為開發區“引才引智”豎起了一張“宜居”名片,而人才的集聚又推動了經濟的增長。這在開發區形成了一道優美的邏輯閉環曲線。
中印軟件產業園印度專家團隊 “中印軟件產業園已相繼‘引智’46名印度籍軟件專家來到開發區工作,他們并不是‘候鳥式’幫扶,就是攜家人一起在這里安居工作。”臨沂拓普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傳博告訴記者,中印軟件產業園的“軟件”優勢還吸引了30多家國內外知名軟件企業進駐,依托與印度SRM集團成立國際研發部,與印度IIHT咨詢公司成立的實訓基地,不僅開發軟件更為周邊企業輸送人才。 就像看不見煙囪卻看得見白云一樣,吸引印度專家以及多家知名軟件企業的還有另一片“云”——臨沂市云計算中心。據朱傳博介紹,云計算中心總投資6000萬元,一期已經完成投資3500萬元,機房面積1200平米。目前機房擁有108個業務機柜,可容納1500多臺服務器,已獲得工信部IDC資質認證、可信云服務認證等資質。 “可信云認證尤為關鍵,這項認證是由數據中心聯盟組織,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評估測試,針對我國云服務市場的特征,結合用戶關心的核心問題開展的。”朱傳博向記者解釋,這意味著臨沂市云計算中心從服務協議(SLA)標準性、數據存儲可靠性、用戶數據私密性、業務可用性、功能完備性、運維系統完善性等多方面已經達到國內頂級云服務評測系統的認證標準。 “公司主要經營虛擬現實、計算機三維(3D)圖像技術研發、制作及相關系統業務,通過臨沂市云計算中心的提供的云主機、云存儲、大數據處理分析等服務,為我們解決了相關技術難題。我們的云立體(Yunliti.com)平臺就是基于云端并依托云計算中心,為用戶專業提供3D設計、3D打印、3D廣告等綜合數字多媒體解決方案,目前市場前景十分看好。”北京云立體科技有限公司臨沂分公司總經理王頂峰告訴記者。 據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人社局副局長袁超介紹,為實現讓印度企業和專家在開發區有事干、留得下,其優勢有充分的發揮空間,結合當前國家重點扶持產業方向及公司業務主體,開發區將陸續上線“教育云”、“社區云”、“誠信云”、“健康云”等大平臺項目,通過政府購買的方式支持企業創業發展,帶動軟件產業在開發區繼續壯大。今年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則是開發區綠色GDP的最直觀詮釋:現代服務業企業26家,占稅收過百萬企業比重21.85%;總部經濟9家,占稅收過百萬企業比重7.56%;文化旅游產業納稅增長86.66%,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高達34.5%。
|
相關內容 |